別罵娘!“三不管政策”合規合理
什么是“三不管政策”?
請看下文。但是請勿對號無座,因為這條規定,每個廠家都有,只是表述的方式可能會不同。
若質保期限內出現以下情況之一,則廠家對發動機排放相關零部件不承擔質保責任:
1、客戶不能提供在質保期限連續1年(故障日期前推1年)使用合規油品、反應劑的材料證明,或客戶提供的此類材料證明虛假無效,或提供的此類材料證明與行車里程、用車時間明顯不匹配;
2、經廠家檢測認定,排放相關零部件所出現的故障或損壞是由客戶使用或維修不當所造成的;
3、客戶自行調整、拆卸、改裝產品的行為。
質保必須有條件 用戶需要擔起責任
● 為何廠家會制定以上“三不管政策”?
1、國六時代,考驗了發動機的整體運行策略以及后處理的能力。后處理是否可以按照廠家設定的時間正常工作,除了部分的產品質量問題之外,最大的禍根會在用戶的使用環節。
比如,油品、反應劑(尿素溶液)的合規性。用戶嚴格加注合格的燃油和尿素溶液等,所產生的顆粒物等有害物質能夠得到保障,后處理系統當中的DOC、DPF、SCR系統則能夠滿足設計壽命的時長;
但如果用戶為了省錢,去加注不合規的燃油和尿素溶液,因為成分的不可控和質量的殘次不齊,所產生的顆粒物以及有害物質會大幅增加,后處理完全沒有辦法滿足設計需求。
舉個栗子,我們最常用的手機,廠家可以接受質保期內的免費維修,但是如果質保期你使用違規的充電器導致手機故障,廠家完全有理由拒絕免費維修。
說白了,自己惹的禍,坑自己填!
所以,為了控制用戶加注不合規的燃油以及反應劑而導致的后處理故障進行索賠的行為,廠家提出了“需要提供在質保期限連續1年的使用合規油品、反應劑的材料證明”的規定。
加油、購買尿素溶液的票據,記得一定要保存,且保存時間必須要在1年以上。不然,車輛后處理系統出現故障,廠家完全有理由拒賠。
別一哭二鬧三上吊。
因為廠家沒有辦法知道你是不是加注了不合規的燃油和反應劑所致。
GB17691-2018排放質保期規定6.7.2.2條,“在質保期內應保留使用符合標準規定的油品和反應劑的證明材料(如:1年內正規加油站憑證,正規銷售店的反應劑銷售憑證)”。
另外,造假更不行!
2、由于之間的發動機技術老舊,許多問題外面的維修店可以搞定的話就不會再去服務站。因為相對而言,服務站的收費更加昂貴。
從國三實現發動機的電控化以來,到最新的國六排放發動機,為發動機的售后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些活,還必須到服務站進行維修——因為他們經歷了廠家專業的培訓、有更專業的檢測維修設備、有良好質量的備件等。
外面的維修店在未來可能能夠解決一些小問題,但是牽扯到核心技術的維修,由于拿不到資料和維修設備,以及原廠備件,貿然維修可能會出現得不償失的情況。
舉個栗子,你用的手機在質保期內壞了,去了第三方的維修機構維修或者拆機,就基本告別了廠家的質量保障了。
3、車子有故障,在自己非常有把握的情況,可以酌情自己進行維修。但是對于沒有一點把握的故障,還是去服務站進行維修。
另外,為了省一部分的反應劑或者對發動機運行數據進行篡改、屏蔽、欺騙的行為,都會喪失保修的資格。
廠家宣講要到位 還有空子要杜絕
從用戶的層面來講,只要用戶按照廠家規定的保養、用車方式來悉心用車,出現質量問題,只有在質保的范圍內,只要提供有利的證據,廠家必須無條件給予維修。
但是目前來說,我國的商品車輛,尤其是商用車從出廠到交付用戶手中、用戶獲取售前培訓的渠道,都存在比較大的問題,如果是車輛在這些空子上留下隱疾,最后的責任留給用戶和廠家的話,對哪一方面都不會太好。
所以,廠家需要做好這兩方面,來將空子杜絕掉。
1、送車責任重大 必須規范化
生產出來的車需要從廠家運輸到購買者的所在地,衍生出來的從業者叫送車人,負責接活的叫做送車公司。
為了利益的最大化,廠家、送車公司、灰色利益相關者等多方會不斷壓縮車輛的運輸成本。送車人也是人,也要養家,他們的利益怎么最大化,是考驗經驗和底線的問題。
加便宜油、油箱里面丟水瓶、加長柴油探管等行為屢見不鮮,只為能夠少加一分錢的油,從而多獲取一分錢的利潤;背車、拉鋼卷、超載、非法運輸,哪怕給車輛留下暗病,也要讓自己的錢包鼓一鼓。
如果說以前這種問題的出現,用戶需要自認倒霉的話。那么隨著國六時代的來臨,車輛對油品、操作愈發嚴苛的情況下,送車人的違規操作可能會讓車輛還未上路行駛,就出現不可逆的故障,給廠家和用戶帶來巨大的損失。
比如加便宜燃油,巨大的含硫量帶來的是DOC和DPF系統快速堵塞以及損壞,車輛在質保期內發生故障的概率大幅增加,為廠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也會耽誤用戶的運營,從而影響車企的整體口碑。
在今年,我們也著重了解了這個問題。
面對國六時代,各大廠家要嘛會采用“零公里”的運輸方式進行運送,或者對送車公司的業務能力提出嚴苛的標準,保證每一臺送抵客戶手中的車輛,都能夠保持良好的狀態。
2、售前培訓別再喊口號 雙方確認各自擔責
07年,我在廣州一家物流公司開車,當時第一次接觸了進口卡車,知道要駕駛進口卡車,需要經過他們系統的培訓。主要是通過規范的系統化學習,讓駕駛員掌握更加科學的駕駛方法,達到降低油耗、提高車輛使用效率目的。
反觀當時國內大部分駕駛員,基本上都是老人帶新人,在師傅的言傳身教之下掌握重卡駕駛,遇見靠譜的老師傅,確實能夠學點東西,但是遇見半桶水的,啥都學不到不說,很可能還掌握了一堆錯誤的用車理念。
隨著國內商用車技術的發展,廠家近些年來來在售前培訓方面也開始發力。因為工作的關系,我這兩年也陸陸續續接觸過國內主要車企的售前培訓,但是更多的還是浮于表面。
國六時代的來臨,除了售后環節之外,售前的培訓環節也會顯得格外重要。
如何科學規范的使用車輛、選擇什么等級的機油、加注怎樣的燃油、后處理系統如何再生等等問題,都需要在售前培訓的環節當中讓駕駛員完全掌握,并簽署確認文件,以免在后續的使用環節當中出現扯皮的情況。
國六普及會很艱難 需要全社會的支持
因為我國的商用車這些年一直處在高速發展的模式當中,人們的用車理念、后市場的技術、配件的質量、油品和反應劑的質量等整個行業鏈條并沒有能夠很好的跟上商用車的發展節奏,也導致了很多的用戶在用車的時候出現問題。
國二到國三,發動機從機械式邁進了電控化,并且隨著排放的逐年升高,發動機電控化趨勢愈加明顯。
國五到國六,對用車理念、駕駛水平、油品和反應劑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大環境不加以改善,人們的用車理念還停滯不前,比如使用劣質的柴油機油反應劑,使用便宜的配件等,帶來的問題可能是不可逆的。
國六時代來臨,需要用車的大環境、廠家、經銷商以及用戶多方重視使用方面的問題,并且提前布局,為國六來臨用戶的使用鋪好道路;我們用戶在使用國六車型的時候,也需要從理念上發生變化,廠家的“三不管政策”,并不是甩鍋,而是需要我們整體來提升用車環境,讓未來的商用車市場,發展的更加科學、規范。